“有福器,创未来”
说起今年的收成, 周光华脸上笑开了花。
我有幸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朵小小的浪花,所敲打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对时代的记录。唯有在吃苦耐劳中砥砺意志品质,在攻坚克难中锻造过硬本领,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记者这一职业包含了无限的骄傲和荣光。他们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就像一块滚石,奋不顾身,投入时代的波澜中,激起阵阵涟漪,完成一场场疲惫生活里的不凡突围。我们挎相机、背电脑、持纸笔,奔赴灾害突发地、大型活动现场……在企业车间,在田间地头,在每一个需要新闻人的地方,我们都会出现。这条视频,短短4个小时突破1亿播放量,单条播放量实现1.7亿,得到网友认同、支持、力挺,传递出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实现了强有力的舆论引导。
无论是在办公室拟办签文,还是在时政部提笔飞奔,无论是在编辑部守夜编排,还是在深度报道部埋头深耕,我们始终步履不停,笃行不怠,执笔为剑,与新闻一路同行。新闻工作就是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性强,新媒体从业人员既要守住红线,又要发挥好网络的独特优势,了解用户、粉丝的需求,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创新适应年轻受众的话语形式、呈现形式,创作出一批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网络产品,在网上壮大主流媒体声音,引导、服务未来一代的主流人群。可出人意料的是,陈兴强雷打不动地坚持了这一习惯。
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走遍了沙沟村的每一个角落,也了解了沙沟村群众的困难。干:牛场发展才是硬道理挂在嘴上都是空,实干才是硬道理。洗耳恭听是最好的学习。有什么要不得的,老人家,我们又不抢您饭碗,大家各干各的。
每次考评检查,全县都有被通报的情况,他拿来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拿出整改办法与方案,防止再犯。从昭通学院工会主席到驻镇雄县牛场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沙沟村第一书记,陈兴强很快就完成了角色转变。
牛场虽处镇雄西半县中心,泸昭高速出口之一,但比肩周边的碗厂、杉树、五德、坪上等乡(镇),无优势可言。二是召开乡(镇)重大事项协调会,充分发挥工作队作用,听取意见及建议。陈兴强积极与昭通市航旅集团和专营高原特色产品的钰柏春文旅公司联系对接,让他们实地考察、先期体验。日常管理如何开展,档案材料如何收集等,陈兴强都会不厌其烦、一一示范。
晚上,则和队友们梳理分析情况,整理档案,思谋沙沟发展。三是强化活动参与,宣传好沙沟亮点,让外界及时了解沙沟、关注沙沟、支持沙沟。大家都说他的开会风格不一样,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工作。陈兴强最挂心的就是牛场镇的文旅规划。
当得知夫妻石笋到观音岩的公路尚有一公里左右没有硬化,他马上与市交通运输局沟通协调,纳入修建项目计划,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辣椒产业能制酱,能形成产业链。
陈兴强说,驻村跟群众打交道,只是自己工作的一个转场而已。慰问老党员和贫困党员,他注重党员的荣誉感,为每一位被慰问者佩戴党徽……走村串户的目的是发现困难,发现困难是为了解决困难。
如今两年过去,牛场九股水森林公园已经动工修建,而南天门红色公园已经打造完工,牛场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令人期待。从令人瞩目的演讲台到地处偏僻的小山村,陈兴强并没有太多不适。陈兴强说,牛场镇文旅规划可以用一个词概括:纲举目张。像常开全一样,村里共有4名入党50年以上的老同志,除一人家境不错外,其余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哪个队员在岗、轮休,挂在墙上的表格一目了然。怎么办?陈兴强说发展文旅项目就是这个纲。
陈兴强一直把这句话铭刻在心上。我已不思归,愿做牛场人。
村支书就交代对面小食店的老常,队员们吃早点记账,由村里统一支付。然而驻村之后,知情人却发现,一向激情澎湃、出口成章的陈兴强,却很少说话了。
自己初来乍到,村上什么情况都不了解,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牛场文化深厚、风景诱人,在方圆20公里范围内,有祁家地垭口云上风光、老街风情、九股水阴河、南天门点兵台、夫妻石笋探秘地、观音岩瀑布区及大水沟水体农家乐综合感受体,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风景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环形旅游,适宜做多群体的两天一夜周日游。
之后,他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共募得1万多元,为困难老党员硬化院坝,整理台阶和入户道路。2021年8月29日,雨雾茫茫中,陈兴强带领工作队队员看望老党员常开全,为他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来沙沟驻村第二天一大早,楼下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走:脚步遍及沙沟山水用脚步丈量一方水土,用真情走进百姓内心。
村干部参加全县工作擂台赛,驻村队队员参加全县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他都是热心修改稿件,手把手地指导参赛人员,赢得了诸多荣誉。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
2021年5月17日,56岁的陈兴强和同事们匆匆作别,他简单收拾行囊,毅然来到镇雄县牛场镇沙沟村,从此便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之旅。一桩桩、一件件,不求多,不刻意,他遇到就做,见行见效。
依依惜别之时,他把凝聚着自己驻村经验的《沙沟思绪》《牛场好风光》两本心血之作留给了村干部和其他驻村队队员,而所带的队员有九个校级课题也相继结题。2023年5月,陈兴强驻村结束。
整合村里的实用技术书籍,他个人捐了585册价值1.6万元的昭通地方史料、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演讲朗诵资料等,还从县委宣传部获得600余册书籍的支持,建起了沙沟村昭通文学书屋。两年来,陈兴强动员企业为村民捐赠音响、打印机,为贫困老党员修缮院坝、石阶,义务培训青少年篮球队等,就连村上参加全镇的文艺演出,他都是亲自撰写朗诵词、辅导朗诵者,给节目添光增彩。入党多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你们会给我送来这个无价之宝。在基层工作,开会是重要的方式。
渐渐地,队员们都成了村上的清洁工。两月一次的生活补贴,半年一次的生活费拨付,每年一次的工作经费到账,年底春节的慰问包、寒衣争取发放,陈兴强都会提前运作。
驻村两年,陈兴强连续被镇雄县考核为优秀,被昭通学院评为校级先进工作队和优秀共产党员。经过一段时间磨合,陈兴强逐渐了解了沙沟村的一些情况,这下他心中就有了底儿。
安全从哪里来?从管理中来。大家尊重陈兴强,开会时都叫他说一说,他却总是摆手。